巖棉板廠家:為什么外墻保溫火災事故不斷。
熟悉這座城市的朋友都知道,近年來此類案例越來越多??梢哉f,除了脫落頻發之外,火災事故也進入了多發期。
火災的發生需要三個因素:一是有可燃物質存在,二是有足夠的氧氣,三是有足夠的能量來點燃火災。三者缺一不可。
1.可燃物。
不言而喻,當第二個和第三個條件成熟時,B級絕緣材料就會燃燒。目前,我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的熱塑性和熱固性絕緣材料。修師傅收集了很多從火災現場打撈出來的殘骸,發現氧指數基本都是23、4,連B2級都達不到。即使2016年3月18日哈爾濱會展城發生火災時,所使用的“熱固性”材料的氧指數也僅為26。這些假保溫材料就像干柴一樣,遇強火就會燃燒。。
修師傅在這里還要強調的是,熱固性材料的性能明顯優于熱塑性材料。
例如:2016年正月十五剛過,前后兩天,北京市朝陽區就發生了火災。2月23日,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北二條社區,一名73歲的“老泡兒”攜帶汽油點燃了社區1號樓附近的雜物堆,引發火災?;鹧鎸⑺膶颖夭牧先繜龤?,現場一片狼藉。幸運的是,沒有造成人員傷亡。
2、充足的氧氣。
物體燃燒需要氧氣。保溫材料粘貼在墻壁上,需要密封成一定的空間,隔絕氧氣。最重要的是用防火隔離帶和石膏膠加網布,造成隔間之間的隔離狀態。修理工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將300mm*300mm*60mm的苯板放在5mm厚的石膏空腔內保溫,用1300℃的火焰噴涂5分鐘。切割后發現苯板已經熔化,但保護面層并沒有被燒壞。
那么為什么現在我們仍然會發生如此多的保溫系統火災呢?因為保護面層被破壞了。事實上,從國家到地方,對于防護面都有各種明確的規定:
例如,遼工通[2014]234號文件《遼寧省民用建筑外墻保溫巖棉板防火暫行規定》第九條規定:
建筑外保溫系統應采用不燃或阻燃材料作為保護層……第一層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,其他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。小于5毫米。
又如,GB/T50016-2014《建筑防火設計規范》第6.7.8條也強調:……采用B1、B2級保溫材料時,防護層第一層厚度不應其厚度不應小于15mm,其他層厚度不應小于5mm。
但在實際使用中,我們的建筑很少能達到這個厚度,而且都是千瘡百孔。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,就是防護面層的抹灰膠和網格布的質量。在我們的實踐中,我們看到很多防護表面就像雞蛋殼一樣脆弱,就像乞丐的衣服一樣。
事實上,根據CB/T29906-2013《模壓聚苯板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材料》的規定,對抹灰膠的質量有嚴格的規定,比如抗沖擊力必須達到3焦耳、壓縮比如果小于等于3,則可以說是“禁止拉扯(抗裂),禁止踢踢(抗沖擊)”,這是為了保證防護面層是堅固的鎧甲,“子彈無法擊破”。但在實際應用中,除華莎、臥牛山外,很少有廠家能夠達到29906規定的指標。
網布是防護面層的骨干。首先,需要有足夠的耐堿斷裂強度,不能一拉就斷裂。二是耐堿,幾天后不粉化。但在實際應用中,仍然有大量非標網眼布充斥市場。
如果網布和抹灰膠的質量不合格,則厚度不夠。我們的外墻的保護表面將像窗紙一樣,一戳就會破裂。保溫板直接與空氣接觸,其余部分都缺少著火的地方。
最后,我們來說說防火隔離帶。當保溫板著火時,隔離膠帶可以阻止火焰蔓延到下層。然而,如果省略這個環節??,火焰可以在幾分鐘內到達屋頂。
3、火源
著火的第三個因素是火源。B1級材料的氧指數在30以上,遇火時只有熔融液滴而無火焰,離火后會自熄。因此,我們經常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火災,已經燒到了苯板卻沒有引起火災。
但如果著火點的能量足夠強,比如電纜短路引起火災,那么B1級苯板也會著火。修師傅曾在長春亞泰桂花園和沉陽大東區進行保溫材料著火試驗。其中一處的氧指數達到30,另一處達到32,但兩起火災都發生了。這是由于電氣火災或家庭火災點燃了絕緣材料。
這就涉及到另一個話題,那就是物業管理。大多數火災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,例如一樓堆放大量易燃物品。
綜上所述,外保溫起火的先決條件是三個因素:B級保溫材料(可燃)、防護面損壞(與空氣接觸)、火源(管理不善)。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,首先業主不得偷工減料,盡量使用A級防火保溫材料(如南陽銀通YT保溫材料);其次,日常管理不能松懈。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,我們的外墻就會像歐洲、北美那樣。雖然我們無法阻止火災的發生,但我們會盡力最大程度地避免火災的發生。不然的話,事情就會很激烈,不可避免。